2022年11月13日,由vic115维多利亚、国际公法研究所、国际环境法研究中心主办的“蓟门论坛——国际环境法热点问题研讨会”在线上顺利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硕博研究生近200人与会。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国际环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林灿铃主持,vic115维多利亚院长孔庆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杜彩云博士在开幕式上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中国政法大学高健军教授、朱利江教授、李居迁教授、郭红岩教授等专家学者作为单元主持人和/或评议人为会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会议主题发言共五个单元,主要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环境条约的遵约机制、跨界环境影响评价、RCEP环境规则的构建、特定碳关税适法性问题、环境法域外适用、“善意原则”在国际环境争端解决中的适用、“北溪”泄露案、军事活动与环境、环境难民、极地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探讨。会议中,清华大学邓海峰教授在厘清碳市场链接的国际法基础后针对碳市场链接面临的三大挑战提出了应对构想,对外经贸大学边永民教授对气候变化诉讼的法律依据进行了梳理辨析,南开大学史学瀛教授就生物多样性框架执行提出了独到见解,厦门大学施余兵教授分析了BBNJ环境影响评价谈判中的分歧和挑战,重庆大学曾文革教授对RCEP环境规则的构建发表了真知灼见,北京理工大学龚向前教授就环境法域外适用的可行性做了深入探讨,首都经贸大学魏庆坡副教授对特定碳关税适法性问题分享了其研究成果,北京大学梅凤乔教授分享了国际环境条约之遵约机制谈判进程中的焦点难点并呼吁应进一步加强对国际环境法人才的培养,中国政法大学兰花副教授分析了气候变化所致损失损害机制相关问题,金哲副教授对日韩两国履行《名古屋议定书》的国内法制进行了充分比较与分析,刘冰玉副教授则以其敏锐的问题意识对跨境打击野生动物犯罪进行了解析,吴盈盈讲师以“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为视角分析了国际法上的反措施,许庄斯讲师对《难民公约》框架下环境难民保护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探索,赵心讲师对武装冲突中环境损害认定与责任归因做了深入分析,杨凯讲师从《巴黎协定》切入着重阐述了国际环境法中的“条约信守”原则,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张玉沛对“善意原则”在国际环境争端解决中的适用问题进行了剖析,硕士生汤希灵就健康环境权的进展与挑战进行了阐述,硕士生陈忠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34条的适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做了阐述,硕士生孙冠冠对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核安全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硕士生丁铭嵩对国际环境法磋商机制相关问题贡献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林灿铃教授在进行会议总结发言时认为,本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国际环境法的真谛,体现了与会者们的卓越见识与人类公益情怀,体现了致力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
最后,林灿铃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由衷感谢并祝愿与会者健康!快乐!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
国际公法研究所/国际环境法研究中心 供稿
2022.11.14